【财经分析】城投下半场,风云再生变

2024年06月13日 | 小微 | 浏览量:61710

【财经分析】城投下半场,风云再生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财经上海6月13日电 (谈瑞)近期,城投市场波澜不断,多空消息皆有交汇。2024年行将过半,城投市场迈入充满不确定性的下半场。展望未来,城投转型将向何方纵深推进?城投名单将如何动态调整?地方政府隐形债务化解进展几何?

  从“退平台”到“退名单”

  自“一揽子化债”提出以来,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积极落实,通过财政化债和金融化债等多种手段对债务进行展期、降息,以时间换空间。作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主要载体,城投公司的动态备受关注。

  近日,重庆市江北区、渝中区、南岸区这3区的5家城投相继发布“不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的公告。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全国其他地区公告中普遍使用的“退出政府融资平台”的表述有所区别的是,重庆地区的城投公告中,首次出现“融资平台公司退出平台名单”的表述。

  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对此分析指出,“不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实际意味着退平台,是企业业务方向上的选择;而重庆公告涉及的“退出平台名单”,则更多针对地方债务。

  从“退平台”到“退名单”其实是大势所趋——今年3月7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明确提出,“将分类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持续压减融资平台数量”。3月22日,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视频会议上又提及“加快压降融资平台数量和债务规模,分类推动融资平台改革转型”。

  净融资明显缩量,再融资持续承压

  据新华财经整理统计的城投平台名单,截至6月12日,全国发债城投平台共有3271家,较2023年12月末减少26家。分省份看,江苏和浙江分别以610家和468家的发债平台数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从利差看,贵州和辽宁分别以257.7BP和111.3BP的利差中位数位居全国前列。

  而从净融与到期压力来看,数据显示,未来1年,全国范围内城投债到期规模为59586.4亿元,其中,AAA级和AA+级城投债合计规模为44431.2亿元,占比达74.6%。

  受到名单制以及一系列化债政策方面的要求影响,尽管城投债到期压力较大,但今年以来,无论是交易所还是协会,审批一直保持较为严格的态势,城投净融资明显缩量,再融资端持续承压。

  华西固收团队的统计数据显示,以交易所为例,2024年1-5月终止审查城投债达172只,金额合计2642亿元,两者均较2023年同期增加2倍以上。

  “下半年城投债券融资政策小幅宽松概率较大,可能供给有缓解,但不可低估化债政策中长期坚持的决心。”中邮分析师梁伟超认为,无论是新成立产业转型主体,还是退出名单成为市场化经营主体,这些动作最终导向结果大概率还是小幅宽松。

  资金压力之下,不少城投企业选择改道非标、境外债等渠道。

  截至今年6月上旬,城投涉非标资产风险事件共计44起,而2023年全年为76起,主要涉及区域为西安、贵州、山东等。

  此外,城投美元债、点心债等境外品种在最近一年也频刷存在感。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经有143只城投境外债完成发行。其中,票息高于5%的高息城投美元债有96只;票息8%及以上的共6只,多位于山东地区。

  转型关键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面对日趋严格的监管要求、复杂的经济环境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剥离平台功能的各地城投公司,应该如何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培育市场化的业务开展能力和自主造血能力?

  东方用评级委员会评审中心专职评委于玺认为,基于业务布局领域的转型,城投公司在城市运营、金融控股和产业投资三大方向转型最有成功的可能。

  以城市运营为例,于玺表示,城投公司可以依照城市的发展规划进行项目与资产的配置,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运营,以少量增量实现对存量的调节,以此来降低其经营风险,实现更强的内生造血能力。

  债券融资部董事总经理罗强此前也公开表示,当前城投产业化转型尤其是打造专业的产业平台成为主流趋势,向“产业类”城投发展除了通过整合供热、供水等具备一定收益的资源外,还必须依靠当地的产业资源,一方面,可以直接涉足金融产业、绿色产业、交通产业等具有一定垄断属性的产业;另一方面,通过为产业提供配套载体、数据资源以及资金投资等,支持当地产业发展,并以此实现资产增值、资本增值。

  不过,粤开证券分析师罗志恒也特别指出,传统城投公司的转型并不意味着单纯减少公益性和准公益性业务占比,而是通过重组整合、提高市场化经营程度,提高主业效益;综合性、文化旅游和产业投资类城投公司则要大幅压减公益性和准公益性业务占比,向经营性国有企业转型。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