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银行科技子公司9年沉浮后,独立还是回归?

2024年12月13日 | 小微 | 浏览量:53354

深度丨银行科技子公司9年沉浮后,独立还是回归?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梦雪 上海报道

又一科技子公司传出将要回归母行的消息。

深度丨银行科技子公司9年沉浮后,独立还是回归?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有消息称兴业数金将要回归母行,更早之前中银金科也传出类似消息。记者向多位业内人士求证,确实已经有部分业务和人员回流到母行,但有知情人士表示中银金科所谓的“回归母行”仅是部分业务的回归,仍有业务独立运作。

结合公开信息来看,两家科技子公司也仍在对外独立展业。12月初,中银金科发布一则招聘信息,涉及系统运维工程师、数据库运维工程师、硬件环境工程师等13个岗位,除技术类岗位外,还包括人力资源、审计、财务等职能类岗位。兴业数金也仍通过公众号等渠道宣传近期落地项目。

自2015年11月首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以来,科技子公司的发展已历经9个年头。当初设立科技子公司的初衷是在服务母行的基础上向同业输出,但历经多年发展,服务母行仍是绝大多数科技子公司的营收来源。

有分析人士指出,回归母行可能与市场环境变化和业务发展需要有关,此外在母行统一管理下,也能够更好地遵循监管规定,降低合规风险。

探索市场化运作

此前几年间,银行逐渐掀起了设立科技子公司的热潮。

两家股份行兴业银行、平安集团在2015年末陆续成立兴业数金、金融壹账通,成为业内成立时间最早的两家科技子公司。随后商业银行成立科技子公司的步伐逐渐加快,从每年成立两三家的速度起步和发展,至2020年达到当年新成立8家科技子公司的巅峰,发起设立科技子公司的银行也从国有行、股份行等大行向城商行、农商行等区域行蔓延。 

近三年银行成立科技子公司的脚步明显变慢,每年仅有一家科技子公司成立或获批。至2024年,仅微众银行旗下微众科技获批设立,成为首家民营银行科技子公司。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数量已达24家,其中也包括平安集团旗下平安壹账通、光大集团全资子公司光大科技、控股股东已由浙商银行变更为浙金控股的易企银科技等。 

数据来源:21世纪资管研究院据公开信息整理

在成立之初,科技子公司的业务定位即为服务母行、输出同业。中金公司此前在研报中指出,科技子公司以服务母行作为短期目标,在初期以服务本行业务为主,包括承接母行的数字化转型任务,承担母行数字化研发的任务。长期则致力于输出同业,随着科技服务能力提升,逐渐过渡到输出同业作为主要营收来源。

一位行业分析人士对记者分析,成立科技子公司管理和运营更灵活,同时也可以解决当时银行科技部门成本较高等问题。“当时一方面银行觉得科技部门成本太高,也没啥成果,另一方面科技部门也想要自己赚钱。加上银行审批流程复杂,科技部门作为一个创新的部门发展就很受限,独立出来也可以逐步探索市场化运作,把软件开发从成本中心变成利润中心。”

利润仍依赖母行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科技子公司从成本中心到利润中心这条理想的发展之路走的并不顺畅。

多位行业人士坦言,科技子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母行,主要业务服务于母行,IT基础设施、客户资源等同样来自母行。这样的态势,也为科技子公司的发展带来各种“成长的烦恼”。

“内忧”在于,发展多年之后科技子公司的主要营收仍然以母行为主。由于许多科技子公司业绩并未纳入银行财报必须披露的范围,公开科技子公司盈利情况的并不算多,持续披露财务数据的几家公司中也有持续亏损的情况发生。 

记者梳理了几家头部公司营收情况。建信金科是盈利情况较好的一家,2022、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0.31亿元、0.02亿元,2024年6月末实现净利润49万元。中银金科2024年上半年开始披露利润相关数据,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11亿元。金融壹账通独立上市多年,财务数据较为透明,尽管近年来亏幅逐年收窄,2024年第三季度仍归母净亏损0.3亿元。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认为,科技子公司业绩表现好坏参半,但有多家许久没有披露数据了,一直披露的金融壹账通持续亏损,虽然亏损在收窄。从主要业务来看,服务母行成为利润关键。

“外患”在于,近年来金融科技竞争加剧,科技子公司在新技术竞赛中并没有明显优势,同时也面临合规、数据、技术等诸多新型风险的挑战。

零壹智库金融科技子公司发展报告(2023)中指出,随着金融数字化发展越来越成熟,金融科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互联网平台以及专业第三方金融科技服务公司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良好的品牌认知力和技术实力,在金融科技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给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发展带来挑战。与此同时,数字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且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国内金融机构的科技子公司,在人才体系、技术积累、硬件资源、数据资源等方面,都面临较大的限制和挑战。相对于平台类金融科技公司和头部数字科技公司,金融科技子公司在新一轮技术竞争中没有明显优势。

回归还是保持独立?

对于银行系的公司而言,很多情况下合规和稳健是更重要的事,尤其是与母行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领域。

谈及科技子公司回归母行的原因,王蓬博认为,可能主要与两方面有关。一方面,可能是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回归母行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还能整合双方的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更好地利用母行资源。另一方面则是监管严格的考虑,回归母行可以使金融科技子公司在母行的统一管理下,更好地遵循监管规定,降低合规风险。

同业输出作为科技子公司原本期望的盈利点,同样包含隐忧。一家北方城商行科技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直言“大行帮小行是美好是理想”,“大行科技子公司的配置很豪华,做的解决方案真不错。但如果我把我的合作给他们,底层数据、业务逻辑他们都知道了,他们跟母行是通着的,他们母行又在我们当地有支行,这怎么玩?都是竞争对手,在当地大家同场竞争,只要市场不区隔、客群不区隔,很难说大行帮小行。

上述报告指出,金融科技子公司在受益于母行优势的同时也面临局限。同行业公司可能会因为竞争关系而避免采用其他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子公司的业务拓展。许多传统金融机构在积极布局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但出于对同业竞争、商业机密、数据安全等考虑,较为忌惮同行金融科技子公司,而选择其他类型的金融科技公司。在此情况下,金融科技子公司面临着市场份额的争夺和客户获取的挑战。

市场环境和业务发展的变化之下,回归母行成为科技子公司的一种选择。但几家公司的调整是否意味着行业趋势的改变?调整背后又是否另有深意?诸多科技子公司未来发展将面临哪些变化?我们还将持续关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