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澜之家向“超级国民品牌”迈进的数智化之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江阴初冬,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海澜云服智慧工厂的玻璃幕墙上。车间内,激光裁床以每秒2米速度精准切割,智能量体系统7秒钟完成人体扫描,柔性生产线如蝴蝶展翅般流动——这里正上演着传统纺织业迈向“智造”的生动变革。
双十一背后的供应链变化
“如今还有谁能说清双十一到底是哪一天?”的话题揭开了行业共识:大促节点正被日常消费稀释,服装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已从价格战转向供应链韧性。
海澜之家与京东深度合作,共同探索行业发展新路径。通过京东云仓网络,海澜之家实现了全国八大仓智能分货,通过“深海数据模型”建立起爆款预警机制——系统实时比对上千新款与历史爆款的成长曲线,一旦发现潜力款立即启动小单快反,将首单量控制在500-1000件左右,通过多次动态补单达成百万单品、千万单品,存货周转效率提升3倍以上。
京东与海澜之家的合作已跨越13年。海澜电商负责人回顾道,作为京东服饰的重要合作品牌,双方共同克服了服饰品类SKU复杂、存货周转压力大等挑战。京东服饰的标品管理和供应链效率,特别是关键时刻展现出的韧性,验证了该模式的价值。
从“制造”到“智造”的质变之路
在云服工厂,传统服装生产正被重新定义。“这是海澜之家国内首个西服智能柔性生产基地。”云服实验室负责人指向蝶状生产线介绍。基于模块化预置和5G工艺同步,工厂实现了一件起订、7日交付的定制能力。裁床负压吸附技术使激光裁剪精度达毫米级,每年节省面料成本超2000万元;智能烫台根据面料特性自动调节温度,服装整个生产周期从15天压缩至4天。
云服实验室负责人表示,科技研发成为品牌突围新引擎。从2023年开始投入研发到2025年已经成功产出了25项成果,其中为极地科考服研发的内衣面料采用了负离子生成技术、气凝胶保温棉、藤蔓结构超柔纤维等9项科技成果已完成转化。其中仿生透气面料经内部30公里长跑测试,始终保持干爽不粘身,预计在今年秋冬装批量上市。
国民品牌的价值重塑
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2025年1月,全网女性用户活跃规模已经达到6.24亿,同比增加了2.6%。其中,80后、90后、00后占比近五成;00后增长较快,同比增加了1.4%。
五年前购买的大学新生,如今已成为职场主力,“大学生的第一件职场装”成为社交平台热梗。
为顺应新时代消费趋势变迁,海澜之家稳步布局多元品牌矩阵,包括自主品牌运营、国际品牌授权及代理、团购定制以及京东奥莱等业务,覆盖男装、女装、职业装等服装细分领域。更通过文化赋能提升品牌内涵——与清华大学共建中国传统色彩研究中心,在敦煌成立汉服研究院,即将开放的华夏服饰博物馆将呈现唐宋至当代的审美流变。如云服实验室负责人所言:“下一个二十年,我们希望中国消费者穿着更加舒适、更加体面,更有民族自信。”
数智协同的行业启示
京东服饰与海澜之家的合作,为服饰行业提供了平台与品牌深度融合的参考。海澜之家多年前便开始布局京东线上专款,在专款开发过程中,基于京东消费趋势洞察,海澜之家构建了一套生产与选款机制“深海数据模型”。系统会监控每一款产品上线后的曝光量、点击、收藏、加购等关键指标,并将其与历史爆款在同一生命周期的表现进行比对。海澜电商负责人介绍,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快速识别出有爆款潜力的款式,并整合资源打造爆款。
面对行业普遍困扰的高退货率问题,海澜电商负责人表示:“京东服饰的退货率相对良性,这源于其品质心智与会员体系构建的信任基础。”目前海澜之家在京东的自营占比持续提升,形成健康渠道生态。
海澜之家与京东协同实践印证了数智化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商业模式的重构。从面料研发到终端零售,从存货优化到文化赋能,这条贯穿全链路的数字化脉络,正推动中国服装行业走向质量效率双提升的新阶段。
裁床运转声不绝于耳,智能轨道将面料精准送达工位。在海澜云服智慧工厂里,中国服饰行业的未来已清晰可见——当科技与文化在纤维中交织,当数据与匠心在生产线共鸣,“国民品牌”四个字正被赋予新的内涵。
【责任编辑:朱家齐】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