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题银行业“内卷”?央行再提健全FTP机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整治“内卷式”竞争,银行业也因“内卷”被监管点名。
近日,央行在《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由于商业银行“内卷”严重,出现了贷款利率“下行快”、存款利率“降不动”的情况,导致存贷款利率与政策利率偏离度较大,进而影响调控效果、制约货币政策空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时,央行指出,为改善利率传导机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需要金融机构切实提升自主理性定价能力,增强资产端和负债端利率调整的联动性;二是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健全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机制等;三是引导银行通过市场化方式保持合理的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避免净息差掣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中,央行再次提出健全FTP机制的表态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关注。一位大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FTP进一步完善后,央行货币政策传导也会更加顺畅,毕竟目前政策利率到市场利率的传导还是存在一些堵点,例如LPR与真实的贷款市场基准利率偏离、政策利率对贷款市场基准利率的调控缺乏强效机制,以及存贷款市场仍然存在无序竞争,等等。
开源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刘呈祥撰文介绍,FTP又称资金转移定价,有别于存贷款利率等对外报价,它是一种银行内部定价机制。在银行经营中,全行的资金集散中心(司库)与经营单位会按照一定规则有偿转移资金,从而达到核算资金成本和收益的目的。
这个机制可以简单理解为:资金获取部门(吸收存款),按照一定价格(存款FTP)将资金转移给司库,再由司库按一定价格(贷款FTP)转移给资金使用部门(发放贷款),司库是全行所有资金进出的计价中心。
一位银行业观察人士还向记者打了一个比方称,司库就好比是一家银行的大脑,存款单元、贷款单元、金融市场单元等就好比手和脚,司库需要指挥这些手和脚去工作,理论上就需要一个指挥棒,这个指挥棒要能够发挥考核和激励的作用,FTP机制就是这样一个价格的指挥棒。例如,在商业理性的前提下,分支机构不应低于司库制定的贷款FTP价格去放贷,也不应高于存款FTP价格去吸收存款。
刘呈祥指出,当前资负-金市“两部门决策框架”下的政策利率传导效果不佳,矛盾点就在于市场化程度较弱的资产负债部对全行FTP产生关键影响,而市场化程度较强的金融市场部很难影响FTP的制定,这就导致债券市场的利率变化不易有效传导至贷款市场。
上述大行金融市场部人士也向记者证实,FTP主要还是资产负债部来定价,金融市场部往往是价格接受者。同时,FTP在行内还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因为涉及分行的利润分配和激励,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FTP机制还是一个企业内部定价策略的问题,即使是央行也很难深入干预。
图片来源:本报记者 梁远浩 摄
FTP定价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
实践当中,FTP机制究竟是如何运转的?
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曾就此撰文进行深入阐述。首先,总行设立一个统管全行资金池的部门,一般称司库或资金运营中心,全行所有资产与负债均由司库统收统支,按一定内部价格从各条线“收购”它们获取的负债资金,然后再按一定内部价格将资金“批发”给它们去投放资产。分支机构不得自收自支,它们获取了负债,便将资金按该负债的FTP价格“卖给”司库,需要投放资产时,再以该资产的FTP价格从司库“买入”资金。
王剑指出,这种做法,不但可以用于精准核算每笔业务的盈利,还能让总行以调节FTP价格的方式引导分支行的行为,让它们多承做经济价值更高的业务。FTP还将所有风险管理职能收回至总行,分支机构只需要完成相应业务量。并且,对于分支机构来说,存款、贷款各有各的FTP考核,每笔资产由向总行FTP要资金来支撑,每笔负债也通过FTP上交总行,因此分支机构自己不需要匹配资产和负债。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FTP机制呢?刘呈祥直言,本质上源于银行的盈利模式。理解这一点,首先要明确内部定价和外部定价概念的差异。内部定价(FTP价格)是指银行内部资金上游向下游转移的价格,外部定价则是银行向客户出售或购买资金的价格。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是经营资金的期限错配来获取利息收入,但如果仅考虑外部定价则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是机构间资金进出不协调。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众多,虽然都是运营资金获取利息收入,但各地区确实也有资金进出不协调的情况。比如东北地区存款多,贷款需求偏弱,有可能吸收的资金用不出去,反而在信贷需求旺盛的地区资金来源又不够。如果全行没有一个统一的资金协调机制的话,分支机构容易出现各自为政、分头去找资金来源或投向的情况,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流动性危机。
二是利润来源不好识别,真实收益难以测算。大部分情况下,银行的资金来源和去向不是一一对应的。银行资产业务,比如发放贷款、投资债券、拆放同业,这些资金用途的收益率是不同的,占用的银行资金成本也需要明确,才能对这些业务的真实收益进行衡量。
三是分支机构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利率市场化后流动性和利率风险管理难度明显提高。一般来说,分支机构很难配置庞大且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但却天然具有放大资金期限错配获取盈利的冲动。尤其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银行做好资产负债管理的必要性愈发凸显,客观上需要更加科学的风险管理工具。
刘呈祥坦言,FTP机制的本意是剥离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到总行统一管理,利率对冲等操作在总行而不在经营机构。商业银行通过FTP机制集中管理资金定价,内外部利差已经锁定不会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利率风险交给更专业的司库来承担,分支机构可以把重心放在客户对接和信用风险管控上。而在资金头寸上,因为每一笔资金来源都由总行收购,每一笔用途也都由总行计价转移,总行可以对全部的资金头寸做到更好把握来平衡。
还有农商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央行提出要健全FTP机制,主要是要增加市场边际价格对成本的影响。换言之,FTP定价的更新频率和重定价频率需要跟上市场节奏。由于现阶段无风险利率(政策和国债利率)降低的速度远远快于存量负债和资产的定价频率,因此FTP机制中存量业务和新增业务的定价基础和计价成本应该迅速作出区分。
但也有受访人士曾对记者表示,FTP定价要兼顾各项业务平稳性和市场定价状态。直白点说,定价会参考市场利率变化,但也不完全受市场定价影响,而且不能总是调来调去,不利于经营。另外要兼顾监管MPA考核要求,比如对一些政策性贷款的定价。“整体而言,FTP定价要提高市场化程度,预计整个过程会很漫长,也受限于不同银行的管理水平。”
FTP定价有助于货币政策传导
另外,FTP定价也不是简单的一个价格,而是一系列不同期限价格的组合,又称之为“收益率曲线”,就是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利率,将不同的时间期限对应的利率的点连接成一条线形成的收益率曲线。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告诉记者,在商业银行相继引入内部转移定价机制(FTP)后,央行可以通过影响FTP定价来实现货币政策的传导。
梁斯介绍,从FTP业务的具体构成看,其主要包括两类业务:一是存贷款业务的FTP,主要受存贷款业务收益率曲线的影响。二是市场化业务的FTP,主要受商业银行市场化业务收益率曲线的影响,例如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
她还指出,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在存贷款业务的定价机制中,商业银行也将相应地调高市场化业务的权重,进而逐步打通各个市场之间的阻碍。
梁斯进一步分析,债券市场和贷款市场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资产的流动性存在差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直接出售债券获得流动性,而贷款在这方面则存在一定限制。债券市场向贷款市场的传导基于替代效应,若债券市场利率较低,则企业会选择发行债券进行融资,进而使得两个市场的利率逐步均衡,反之则通过选择贷款的方式来平衡。
在此背景下,梁斯将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归结如下:央行通过相应的操作来影响商业银行借贷流动性的成本,同时引起债券市场利率的变动,继而实现短期利率向长期利率的传导,其他类型债券的利率则在国债利率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溢价。
“同时,在流动性成本下降后,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业务时可以相应地降低其贷款利率,而债券市场以及贷款市场存在的替代效应也可以有效地平衡利率差异,进而实现市场利率的有效传导。”梁斯表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